天津潘姓的起源和歷史
潘姓是中華姓氏之一,在當(dāng)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36位, 約占全國人口總數(shù)0.48%。朝鮮半島及越南等亦有潘姓氏族居住。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天津潘姓的起源和歷史,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(jìn)行參考和借鑒。
天津潘姓的起源和歷史
(一)出于姬姓
西周初年,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個兒子畢公高被封在畢(今陜西省咸陽北),建立畢國。畢公高又讓自己的兒子季孫采食于潘,因氏焉。
東漢政論家、文學(xué)家王符(公元85--163年)著有《潛夫論》。該書的姓氏內(nèi)容是繼《世本》之后現(xiàn)存最早的記載。該書《五德志〔一〕第三十四》說:姬之別封眾多,“潘、養(yǎng)……皆姬姓也?!?/p>
《廣韻》是中國第一部官修的韻書,是在隋代陸法言《切韻》、唐朝孫愐《唐韻》等基礎(chǔ)上編修而成。該書《卷一·桓》的“潘”字下注周文王之孫“畢公之子季孫食采于潘因氏焉”。
(二)鮮卑改姓
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時,改鮮卑破多羅氏為單姓潘 。
清康熙末年,臺灣岸里大社(今臺灣省臺中市神崗)酋長阿穆歸順清廷,被賜姓為潘;光緒時,臺灣高山族相率歸化清廷,也被賜姓潘(這也就是臺灣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)。
(三)漢化改姓
源于其他少數(shù)民族,屬于漢化改姓為氏。在今水族、京族、土家族、彝族、瑤族、仫佬族、回族、壯族、布依族等少數(shù)民族中,均有潘氏族人分布。
潘姓的人口分布
如今,潘氏一族分布于全國各地和朝鮮半島及越南等,尤以浙江、江蘇、安徽、山東、廣東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南、四川、湖北等省區(qū)為多,這九省潘氏族人約占全國潘氏人口的69%以上。
潘姓的宗族特征
1、漢代后,潘姓的知名人士不絕于史書,堪稱濟(jì)濟(jì)多才,僅收入《中國名人大辭典》者就有二百多人。
2、潘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。如江蘇溧陽潘姓一支字行為:“忠武賁威,峻卿輔乾,程皓策楚?!庇终憬虏诵找恢ё中袨椋骸氨湫?,承先繼澤?!庇稚綎|冠縣潘氏一支行為:“學(xué)占玉龍立,鳳貴洪汝文”
潘姓的郡望堂號
郡望
滎陽郡:三國魏正始三年(242年)始置郡。古滎陽在今河南滎陽東北,北魏移今縣。曹魏曾置滎陽郡。北齊為成皋郡。隋唐為鄭州滎陽郡。此支潘氏為漢獻(xiàn)帝時尚書左丞潘勖之族所在。
廣宗郡:東漢永元五年(93年)置縣,治所在今河北威縣東。隋仁壽元年(601年)避太子廣諱,改名宗城。十六國后趙為建興郡治;北魏為廣宗郡治。此支潘氏,出自潘勖之后,其開基始祖為晉代廣宗太守潘才。
河南郡:漢高帝二年(205年)改秦三川郡治。治雒陽(今河南省洛陽市)。隋有豫州河南郡,唐為洛州河南府,轄境都遠(yuǎn)小于漢河南郡。元為路,明為府。此支潘氏,多出自鮮卑破多羅氏之后,其開基始祖為潘威。
豫章郡:楚漢之際始置郡。治南昌,轄境大致同今江西省。后世所轄漸縮為南昌附近一帶。又隋改南昌縣為豫章縣。唐后期改鐘陵縣,又改為南昌。此支潘氏為潘崇之后。
堂號
滎陽堂:漢代尚書左丞潘勖(約165—215)之族住滎陽中牟后,這里先后有潘瑾、潘勖、潘滿、潘岳、潘尼等名垂史籍的人物,潘氏成為了當(dāng)?shù)匾淮笸?,故潘氏多以“滎陽”為堂號?/p>
黃門堂:西晉潘岳曾任河陽令、著作郎、給事黃門侍郎等職,故以其黃門侍郎之職稱為堂。
此外,潘姓的主要堂號還有:“承志堂”、“如在堂”、“花賢堂”、“篤慶堂”、“優(yōu)肅堂”、“永言堂”、“司諫堂”、“春茂堂”、“花果堂”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