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爽视频,,,

好名網(wǎng) > 取好名字 > 百家姓 >

胡姓的起源和歷史

時間: 梓炫 百家姓

胡氏是當(dāng)今常見姓氏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158位。在2018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5位,分布廣,約占全國人口1.31%。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胡姓的起源和歷史,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。

胡姓的起源和歷史

胡姓的起源和歷史

源于媯姓:出自舜帝的33世后裔媯滿。西周初年,周武王滅商后,訪求前代帝王的后裔,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媯滿,把長女大姬嫁給他,封之于胡(今河南柘城胡襄鎮(zhèn)),號胡公,筑胡襄城,建立陳國,讓他奉守虞舜的宗祀,侯爵,以備三恪,后遷都陳之宛丘(今河南淮陽),因此又稱胡公滿、陳胡公。陳國公族后裔多有以其號為姓氏者,稱胡氏。

源于胡母姓:出自戰(zhàn)國時期齊國齊宣王之弟后裔胡母氏,屬于復(fù)姓省文簡化為氏。胡母氏,得姓于戰(zhàn)國時期齊宣王田辟疆執(zhí)政之時,距今有近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了。周慎靚王姬定元年(公元前320年),齊宣王即位,其后封其弟田嬰于毋仰(即母鄉(xiāng)、古無鹽邑,今山東東平),田嬰后成為齊國的相國,遂“遠本胡公,近取母邑”,立姓“胡毋”,其后裔子孫多有稱胡毋氏者,繁衍發(fā)展成胡毋氏一族。胡毋氏的后裔族人在戰(zhàn)國后期至秦、漢朝時期分衍為三個主要的姓氏支系,即胡毋氏(胡母氏)、胡仰氏、毋氏(母氏)。在秦朝時期有太史令胡母敬,漢朝時期有胡母生、胡母班等等,都是著名的歷史人物。晉朝以后,胡母氏漸漸省文簡化為單姓胡氏。由于其后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氏,因此復(fù)姓胡母氏所傳日漸減少,這是至今仍然為數(shù)稀少的原因之一。

源于姬姓:《韓非子·說難》記載:“昔者鄭武公欲伐胡,故先以其女妻胡君,以娛其意。因問于群臣:‘欲用兵,誰可伐者?’大夫關(guān)其思對曰:‘胡可伐?!涔局?,曰:‘胡,兄弟之國,子言伐之,何也?’胡君聞之,以鄭為親己,遂不備鄭。鄭人襲胡,取之?!惫?63年,鄭國恃強攻入胡國。姬胡亡國后,胡國子孫仍以國號為氏。

源于歸姓,屬于以國名為氏。歸胡國,史書又稱妢胡國,故址在今穎州汝陰(今安徽阜陽)一帶地區(qū),是西周初期分封的歸姓諸侯國。歸姓起源于堯舜時代的夔國,其氏族部落原居于河南商丘一帶,后來遭到商王武丁的討伐,被迫四處播遷。除一部分留居中原今河南省漯河市東部一帶地區(qū)建立了歸胡國外,大部分不愿臣屬于商王朝而繼續(xù)向南遷徙,其中一支遷居于汝陰一帶,并在該地區(qū)建立起妢胡國。在典籍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中記載:“妢胡之笴。妢胡,胡子之國,在楚旁?!闭f明妢胡國盛產(chǎn)“美笴”,就是用來制作箭桿的細木。在春秋末期,弱小的歸胡國、妢胡國均被迫參加以楚國為首的諸侯聯(lián)盟,結(jié)成聯(lián)軍去攻打吳國,后來又參加了楚國與吳國之間的“豫章之戰(zhàn)”,結(jié)果,在周敬王十二年(公元前508年),楚昭王熊壬(熊軫)在“豫章之戰(zhàn)”后的班師回程中,反而順便吞并了同盟的歸胡、妢胡這兩個小國。歸胡、妢胡兩國被滅后,其國王族后裔多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。

源于官位,出自西周與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官吏胡史。胡史,亦稱簋史、胡簋史,是西周初期周公旦設(shè)施的官位,專職掌管君王貴胄的餐飲,以及祭祀大典的犧牲。在胡史、簋史、胡簋史的后裔中,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。

源于官位,出自漢朝時期官吏胡騎校尉。胡騎校尉,是西漢王朝漢武帝劉徹所設(shè)置的軍隊官職。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

源于改姓,其起源頗為傳奇。當(dāng)年,唐昭宗李曄因避朱溫叛亂,被迫由長安遷都洛陽。他自知此去東都必死無疑,并將遭滅族之災(zāi)。便和皇后商量,將襁褓中的第十子,托付給近侍婺源人胡三公,速速逃匿。果然,同年仲秋,朱溫在洛陽指使屬下追殺了李曄,又將其9個兒子縊死。胡三公很快逃回家鄉(xiāng)徽州,住了下來。胡三公作為義父,精心撫養(yǎng)李氏皇家最后一絲血脈。為安全起見,他將“皇子"棄李姓改胡姓,并取名胡昌翼,后唐同光乙酉(925)胡昌翼以明經(jīng)科及第,但胡昌翼知道身世后,決定再不踏進官場一步。他從此隱居,閉門專事經(jīng)學(xué)研究,注有《周易專注》,人稱“明經(jīng)公"。 明經(jīng)胡氏后人中,為官者少,大多以做學(xué)問和經(jīng)商著稱。最為知名者當(dāng)數(shù)紅頂商人胡雪巖、文化名人胡開文和胡適等?!懊鹘?jīng)胡”又稱“李改胡”。

胡姓的遷徙傳播

舜帝后裔媯滿早年被封于胡(今河南省柘城縣胡襄鎮(zhèn)),號胡公,筑胡襄城,胡姓出自其號。胡氏以此為源地,其后世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。經(jīng)過數(shù)代的繁衍,先后南達新蔡,北到山西,并成為當(dāng)時的胡氏望族。

漢朝時期,遷入陜西、甘肅、山西、山東、湖北等地。其中,遷去甘肅省境的一族,在后漢時已成為一大望族,即安定胡氏,后成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來源。

西晉末年,因“永嘉之亂”,胡氏中原士族大舉南遷,胡氏遂遷入福建。胡氏南遷,始于西晉末年。胡氏的后代,從中原渡江南下,先遷到安徽,然后又從安徽再遷至福建。最后由福建遷居入臺灣。不過,居住較為集中并且人數(shù)最多的,則是臺南、臺北、彰化和新竹等地。再以后,又由新蔡和山西兩地的胡氏向其他各地遷居、繁衍,致使遍及了全中國。

胡姓的人口分布

胡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源流姓氏,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,在當(dāng)今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三位,在臺灣則排名在第三十八位,屬于超級大姓系列,人口約一千七百二十三萬余,占全國人口總數(shù)的1.31%左右。

當(dāng)代胡姓的人口已近1400多萬,大約占全國人口的1.14%。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浙江、安徽五省,大約占胡姓總?cè)丝诘?1%,其次分布于貴州、云南、江西、江蘇、河南、重慶、山東,這七省又集中了35%。湖北為當(dāng)代胡姓第一大省,居住了胡姓總?cè)丝诘?0.4%。全國形成了以長江流域省份多胡姓的全局,突出鄂湘贛皖浙和川渝黔云兩個胡姓高聚集中心。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間,胡姓人口流動由東南部向華中、華北、西部的回遷十分強勁。

胡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:在長江流域的云黔渝鄂湘贛浙滬八省市、四川大部、皖蘇南部、福建大部、粵桂北部,胡姓占當(dāng)?shù)厝丝诘谋壤话阍?.24%以上,中心地區(qū)可達近3%,這部分面積僅覆蓋了總國土面積的16.4%,而居住了大約60%的胡姓人群。在粵桂閩南部、臺灣、海南、青海湖以東吉林以南的其他北方地區(qū),胡姓占當(dāng)?shù)厝丝诘谋壤?.62%—1.24%之間,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2.3%,居住了大約37%的胡姓人群。

胡姓的郡望堂號

郡望

安定郡:漢武帝西漢朝元鼎三年(丁卯,公元前114年)置郡,治所高平(今寧夏固原)。

淮陽郡:西漢漢高祖劉邦十一年(乙巳,公元前196年)置淮陽國,淮陽),東漢朝章和二年乙酉(公元88年)改為陳國。隋朝大業(yè)年間(公元605~618年)及唐天寶、至德年間(公元742~758年)又曾多次改陳州為淮陽郡。

新蔡郡:原為周朝呂國的地域,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帶。春秋時期蔡平侯從上蔡遷都到下蔡,故名,也稱為新蔡。漢朝設(shè)置新蔡縣。晉朝時期晉惠帝從汝陰郡分出置新蔡郡,即治新蔡(今河南新蔡),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新蔡縣一帶。南北朝時期北齊改為廣寧郡。隋朝時期又改名為蔡州。

洛陽郡:以今河南洛陽城為中心的河洛地區(qū)

義陽郡:三國時期曹魏國置郡,治所在今天湖北省棗陽縣東南、

廬陵郡:轄地在今江西省永新、峽江、樂安、石城以南地區(qū)

弋陽郡:隋置弋陽郡,武德三年改為光州,郡治在今河南省潢川縣。

定城郡:郡治在今河南省信陽市。

堂號

安定堂:以望立堂,源出安定郡,始建于西漢。

三恪堂:始祖胡氍公。

淮陽堂:以望立堂。

新蔡堂:以望立堂,亦稱蔡州堂。

洛陽堂:以望立堂。

義陽堂:以望立堂。

弋陽堂:以望立堂。

定城堂:以望立堂。

廬陵堂:廬陵堂胡氏的始遷祖是胡公霸,即胡杲。

澹安堂: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詮所著的《譚安集》。

績溪堂:績溪堂胡氏因為近代出了大學(xué)者胡適而斐聲中外。

713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