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姓的由來和歷史
寧姓,中國姓氏,寧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位的姓氏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五。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寧姓的由來和歷史,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。
寧姓的由來和歷史
源流一
源于甯(nìng)姓的錯誤化簡,甯姓起源見詞條“甯姓”。
寧(níng)、甯(nìng)本一姓,春秋時衛(wèi)大夫甯俞之后,見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》。
源流二
誤傳出自嬴姓,以謚號為氏。據(jù)《姓纂》和《急就篇》記載:“寧氏與秦同姓,秦襄公曾孫謚寧公,支庶因以為姓?!贝呵飼r期,秦國國君秦襄公有曾孫去世后謚號“寧”,其支庶子孫有以其謚號“寧”為氏,世代相傳姓寧。
但已有考古文物銘文證實(《文物》1978年第11期),秦寧公實為秦憲公,將“憲”錯為“寧”。
據(jù)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,秦襄公曾孫是“秦憲公”。1978年1月,在寶雞縣楊家溝太公廟出土的秦器中,有秦公鐘和秦公鎛各一套,從拓文字形看,名顯是“憲公”,而決非“寜公”(見《文物》1978年第11期)。既然沒有“秦寧公”之說,“甯氏源于秦寧公”這純屬以訛傳訛兩千多年的誤傳,應予廢止,也尚未發(fā)現(xiàn)源自嬴姓甯氏族譜。
源流三
源于蒙古族。
①蒙古族寧佳特氏(與滿族寧佳氏同源),世居察哈爾,見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》。漢姓為寧(níng)氏。
②蒙古族俄格德格氏,系斡亦剌惕氏分支,見《蒙古姓氏》。漢姓為寧(níng)氏。
③蒙古族寧嘎德氏(又作寧嘎惕),一以山名為氏,二出自囊嘉臺,見《蒙古姓氏》。漢姓為寧(níng)氏、王氏。
④蒙古族吉喇特氏(又作吉雅特、吉雅德 ),見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》,漢姓為寧(níng)姓、汪姓。
寧姓的得姓始祖
寧俞。即寧武子,春秋時衛(wèi)國人,衛(wèi)文公、成公時大夫。成公無道為晉所攻,失國奔楚、陳,卒為晉侯所執(zhí)。寧俞不避艱險,周旋其間,卒保其身,而濟其君??鬃釉唬骸鞍钣械绖t智,邦無道則愚。其智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?!币?qū)幱釞C智果敢,忠心耿耿,故后世寧姓尊寧俞為其得姓始祖。
寧姓的郡望堂號
郡望
據(jù)《姓纂》記載:“衛(wèi)康叔之后,至衛(wèi)成公生季亹,食采于寧,以邑為氏?!蓖鳊R郡?!↓R 郡:西漢先為臨淄郡,后改齊郡,治所今在山東省淄博市。
堂號
寧姓的主要堂號有:“齊郡堂”、“達孝堂”、“篤親堂”、“成德堂”等。
堂號:“濟南”、“寬廉”、“解衣”等。
寧姓的繁衍播遷
寧姓發(fā)源于春秋時衛(wèi)國之寧邑,得姓不久,便風光顯赫,見諸史冊者有寧俞(寧武子)及其子寧相,寧殖(寧惠子)及其子寧喜(寧悼子),寧速(寧莊子)等均為衛(wèi)大夫,另有被放逐于秦的衛(wèi)國大夫?qū)幑?,這樣寧跪子孫和秦寧公之支庶便在陜西相融合,另寧戚仕于齊,子孫便落籍山東。
戰(zhàn)國時,有周威王師、趙國中牟(今屬河南)人寧越,秦時有魏(今河北臨漳)人寧昌,東陽(今安徽天長)人寧君,西漢時有東平亢父(今山東濟寧)人寧壽,南陽穰(今河南鄧州)人寧成,東漢有朝歌(今河南淇縣)人寧季,廣漢(今屬四川)人寧叔。這些史實表明,在兩漢時寧姓已分布于今河南、河北、陜西、山東等黃河中下游省份,并有進入安徽、四川等南方省份者。魏晉南北朝時,寧姓曾繁盛于今山東濟南一帶,故后世寧姓有以濟南為其郡望堂號的。當然,這一時期的寧姓也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樣,有避亂南遷進入今湖北、湖南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等省份者,就連祖國西南端的廣西也有了寧姓人家的足跡。
隋唐兩代,寧姓名人再次多見于史冊,一改魏晉南北朝時期沉頓的局面,使寧姓發(fā)展呈現(xiàn)新局面。兩宋以后,寧姓人南遷者漸漸多起來,并逐漸播遷于廣東、福建。
明初,山西寧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,被分遷于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河南、山東、河北、北京等地。明中葉以后,有河北、京津等地之寧姓進入山海關以北繁衍生息,并有四川、廣西之寧姓入遷云貴。張獻忠屠川后,有湖南、湖北之寧姓填四川。清康乾年間以后,山東、河北、河南之寧姓隨闖關東的風潮進入遼寧、吉林等地,并有閩粵沿海之寧姓入居臺灣,山西之寧姓入遷內(nèi)蒙,陜西之寧姓進入甘肅。
如今,寧姓在全國分布較廣,尤以吉林、陜西、湖南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等省多此姓,上述六省之寧姓約占全國漢族寧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