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楊的祖先與起源歷史
姓楊的祖先——楊伯僑
楊伯僑,又名文實,獻公之弟。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勛,仍封伯僑于楊,為楊侯,承繼乃祖爵位,謚賢敬。
楊伯僑(公元前724年~?),僑亦作橋、喬,又名文實。晉獻公詭諸之弟,姬稱次子。時任中大夫。周襄王(姬鄭)五年(公元前647年),王念其先人功勛,敕封于楊(國名,今山西洪洞縣東南),稱楊侯,敕命楊侯太祖。其六世孫楊道為避難始以祖地楊(邑)為氏,被后世尊為“楊氏授姓”始祖,史稱楊氏正宗,是為天下“楊氏”始祖楊伯橋。卒謚賢敬。配于氏,生三子,遜、近(字子恭,為邑宰駐守洪洞楊國)、述(字子憲,晉國令尹)。
楊姓的起源歷史簡介
楊姓源出主要有:
1、源自姬姓:
出自黃帝之后西周王族,有三種說法,其源均為周朝王室。
①源于周武王孫,叔虞次子,晉侯燮父之弟。晉武公(叔虞十一世孫)時,封次子于楊,稱楊侯,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。
②源于周宣王子長父。宣王時期,周宣王姬靜將子長父封到楊國(今山西省洪洞縣),為楊侯,春秋時楊為晉所滅,其后裔以楊為姓。
③源于晉武公子伯僑。晉滅楊后,封楊地為大夫羊舌肸(字叔向)的食邑。羊舌氏出于姬姓,因晉武公次子伯僑之孫突當時食邑于羊舌,故以羊舌為姓。至晉頃公十二年(前514年),晉滅羊舌氏,食我的兒子楊道逃到華山,居住在弘農(nóng)華陰,以祖宗封地楊為姓,其后代開基各地,成為楊氏繁衍發(fā)展的主流,史稱楊氏正宗。
2、源自揚姓
古時楊揚不分,以邑為氏。
3、源于改姓而來:
改楊姓,主要由同源、避難、避仇、收養(yǎng)、過繼、賜姓以及少數(shù)民族改姓等構(gòu)成。
①賜姓:隋代楊義臣本姓尉遲氏,為北魏勛臣八姓之一。義臣之父尉遲崇,隋初隨行軍總管達奚長儒與突厥交戰(zhàn),力戰(zhàn)而死。隋文帝因?qū)ξ具t崇功業(yè)的追憶,下詔賜義臣國姓楊氏。三國時,諸葛亮平定哀牢夷后,賜當?shù)厣贁?shù)民族為趙、張、楊、李等姓。
②收養(yǎng):西晉氏族首領(lǐng)百頃氐王楊飛龍,收養(yǎng)外甥令狐茂搜,改其姓為楊氏。楊復光,本姓喬,少時養(yǎng)于內(nèi)侍楊玄價家,遂轉(zhuǎn)姓楊。楊守亮,本姓訾名亮,楊復光平定江西黃巢起義軍時,得訾亮,養(yǎng)為假子,轉(zhuǎn)姓楊,改名守亮。
③避難:今浙江省諸暨市的概浦楊姓,為倪姓所改。倪盈第八世孫倪炤,仕宋為龍圖閣學士,因反對王安石的變法,遭流新州。當時,倪炤的幼子倪順尚在襁褓之中,匿概浦外家。官府勾之,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,得以保全。及倪順長大,力學皆優(yōu),念外家楊姓之恩,改為楊姓。
④少數(shù)民族改姓: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,施行漢化政策,其中的莫胡盧氏改為楊姓。白族中,楊姓一直是主要姓氏,屬于漢化改姓為氏。
楊姓的遷徙分布:
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有楊氏族人遷入江漢地區(qū),后因楚國勢力不斷加強,他們向東南遷至江西。與此同時,又有楊氏族人自山西遷至江蘇和安徽,散布于長江中下游地區(qū)。
秦漢時期,楊姓有的遷居河內(nèi),有的遷居馮翊,廣泛分布于中國北方地區(qū)。楊姓入川也于此時,多由湖北,陜西遷去。
晉、唐、宋時期,由于西晉末年“永嘉之亂”、唐玄宗時的“安史之亂”及宋代的“靖康之亂”,中原社會動蕩,許多楊姓子孫為了避亂,大舉南遷,其中以福建為遷播中心。
公元1056年潮汕大多楊姓居民始祖楊繪,晚年棄官南下,來海陽縣官溪都定居,創(chuàng)槎橋村。楊氏一支在此繁衍生殖并蕃遷潮汕各地。
楊姓氏的現(xiàn)狀
我國楊姓源遠流長,楊姓的發(fā)源也在今山西省汾水中游霍縣一帶,后來繁衍分布至今河南境內(nèi),成為后世楊姓發(fā)展的主流。漢代時,楊姓已廣泛分布于我國北方部分地區(qū)。戰(zhàn)國時,楊氏有族人遷入今湖北,江西,江蘇,安徽。唐朝時期是楊氏繁衍鼎盛時期,楊氏已廣泛分布于江南廣大地區(qū)。南方的繁衍最為突出。近代以來,閩、粵、臺楊氏陸續(xù)有人遷居海外,現(xiàn)主要分布于東南亞、歐洲、美洲、大洋洲一些國家。在歷史長河中楊姓人才輩出。
楊姓是不是我國的四大姓?
是。楊姓主要起源于姬姓的周王室,曲沃武公的第二個兒子伯僑就是天下所有楊姓族人的始祖。主要是因為伯僑的孫子居住在羊舌肸的封地,于是便以羊舌為姓,但之后晉國將羊舌氏滅了,只有一個楊氏后裔楊道逃到華山定居,開始以祖先楊氏為姓,成為了楊氏正宗。
羊舌氏出于姬姓,因晉武公次子伯僑之孫突當時食邑于羊舌,故以羊舌為姓。至晉頃公十二年(前514年),晉滅羊舌氏,食我的兒子楊道逃到華山,居住在弘農(nóng)華陰,以祖宗封地楊為姓,其后代開基各地,成為楊氏繁衍發(fā)展的主流,史稱楊氏正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