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家姓中劉姓怎么排在252位
百家姓中劉姓怎么排在252位_劉姓百家姓排名
因為百家姓是宋朝人編的所以趙排第一,當時有個北漢政權皇帝姓劉,趙宋滅北漢損失巨大,后又為打壓貴族,故意貶低劉氏才排在較后位置。
宋朝版的百家姓劉姓排名252位,因為《百家姓》編纂于宋代,那個時候的吳越王國已經向北宋稱臣了,所以《百家姓》把北宋的皇家姓氏“趙”排在第一位,吳越王國的國王姓錢,“錢”姓排在第二位,正妃和次妃分別姓孫和李,所以《百家姓》的第一句便是“趙錢孫李”。由此可以看出劉姓之所以排名靠后與當時劉姓從政者有關。
劉姓的來源與歷史
劉姓的起源主要有兩大支:祁姓和姬姓。
第一支出自祁姓,為帝堯的后裔。4000多年前的帝堯初居山東定陶,后遷河北唐縣,故號陶唐氏,祁姓。其實陶唐氏是當時活躍在華北地區(qū)的一支部落,由于帝堯的豐功偉績,才使陶唐氏耀眼于后人的史書之中。
舜封堯子丹朱為唐侯。夏朝孔甲時代,丹朱后裔劉累為夏王馴養(yǎng)龍,有功而封于劉聚,即劉國,所謂的龍其實是一種鱷魚。劉累后遷于河南魯山。劉累為公認的劉姓始祖。商朝后期,武丁滅了地在今河南滑縣的豕韋古國,更封劉累的后裔為豕韋國君。西周初期改為唐公,以奉堯祀。
周成王滅唐,遷唐公于杜,遂稱唐杜氏。古杜國在今陜西長安東北,是神農氏的后裔后土的居地,以杜樹為神樹,故稱杜。至周宣王時,杜伯無罪被殺。其子隰叔逃奔晉國為官。隰叔之曾孫士會曾出使秦國,后又由秦國返回晉國,其次子士軾留在秦國不歸,遂恢復其祖上劉累之姓為劉氏。劉姓再一次出現(xiàn)在歷史上,也是劉姓第一次大遷移。從此以后,劉姓族群沖出了長達千年的夏、商、周三朝天子周邊活動的狹小圈子。
至戰(zhàn)國后期,秦國滅了魏國,劉氏宗族隨秦軍進入魏國都城大梁,即今河南開封。至劉累五十六世孫劉榮,始徙居沛,即今江蘇沛縣。劉榮系漢高祖劉邦之祖父,傳說劉榮葬于今江西瑞金縣大華山銅鼓村。祁姓劉氏至少有4000年的歷史。
第二支出自姬姓,為周文王的子孫。東周時,周頃王封其季子于劉累古封地劉城,史稱劉康公,其后有劉氏。這是組成當代劉姓大族的一支重要的派系,稱姬姓劉氏。古地在今河南偃師縣南之緱氏鎮(zhèn)。歷經康、定、獻、文、桓五世,相繼為東周王室卿士,地位頗為顯赫。劉過的后代有一支投奔楚國,于河南南召縣南部留山一帶,后又涉湖南東部之瀏水,也稱瀏陽河,至三國東吳設置瀏陽縣。
姬姓劉氏在周朝十分活躍,其影響和人口均超過祁姓劉氏。進入漢朝后,由于漢高祖劉邦的皇族劉姓的興盛和威力,姬姓劉氏逐漸湮沒無聞,其后人均融入進祁姓劉氏的大族之中,后世已不可分也。姬姓劉氏的歷史有2600年。
當代劉姓的分布和圖騰
當代劉姓的人口已達到6500萬,為全國第四大姓,大約占全國人口的5.34%。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劉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態(tài)勢。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東、河南、河北、四川四省,大約占劉姓總人口的31%,其次分布于湖南、湖北、遼寧、廣西、黑龍江、安徽、江西七省,又集中了37%。山東居住了劉姓總人口的8.4%,為劉姓第一大省。全國形成了冀魯豫、川鄂湘桂贛皖、東北三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地區(qū)。從明朝至今600年期間,劉姓人口由東部向華中、華北的回遷是主流,已經大于由北向南和東的遷移,同時,黃河以北的劉姓人群也大批向東北地區(qū)移民。
劉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(見圖4)表明:在黑吉遼蒙、冀京津魯、山西大部、陜西北部、湖南大部、江西西部、湖北中部、川渝南部交界地區(qū)、新疆喀什地區(qū),劉姓一般占當?shù)厝丝诘谋壤?.5%以上,最高可達8.4%,上述地區(qū)大約占了國土面積27%,居住了大約50.3%的劉姓人口。在青海湖以東、浙滬以西其他地區(qū),劉姓在當?shù)厝巳褐械姆植急壤?.8%—5.5%之間,上述地區(qū)大約占了國土面積的35.4%,居住了大約44.3%的劉姓人口。
歷史上劉姓的分布和遷移
先期的劉姓主要分布于黃河流域地區(qū),主要集中于河南、河北、山東、江蘇北部、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區(qū)。此外,湖北荊襄地區(qū)、湖南長沙地區(qū)、江西九江地區(qū)也有劉姓望族。漢晉南北朝時期,我國北方又一次陷入戰(zhàn)亂,中原劉姓與其他姓氏一樣,為避戰(zhàn)亂,向南方、東南和西南遷移。從東晉到唐朝,中原地區(qū)向南方和東南地區(qū)的移民從未斷過,移民數(shù)越來越大,地域越來越遠。唐末中原大批移民福建,這也包括劉姓人群,明朝末劉姓始入臺灣。
宋朝時期,劉姓大約有360萬人,約占全國人口的4.7%,為宋朝第四大姓。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、河北、山東,這三省劉姓大約占劉姓總人口的39%,其次分布于湖南、河南、浙江、福建和四川等省。江西為劉姓第一大省,居住了劉姓總人口的17%。全國形成了贛浙閩、冀豫魯、川湘三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區(qū)。
明朝時期,劉姓大約有400萬人,約占全國人口的4.4%,為明朝第五大姓。主要集中于江西、山東、河北,這三省劉姓大約占劉姓總人口的44%,其次分布于山西、浙江、湖南、陜西、江蘇和湖北等。江西省的劉姓人口約占劉姓總人口的23%,仍為劉姓第一大省。
全國形成了贛浙蘇、魯冀晉陜、湘鄂三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區(qū)。宋元明期間,劉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不大,但其人口的流動主要圍繞于這三大塊地區(qū),東南地區(qū)主要向北和西擴散,華北地區(qū)主要向南移動同時向西和東漂移,而四川地區(qū)人口主要向兩湖地區(qū)遷移。
百家姓對后世的影響
啟蒙教育
《百家姓》是一部記錄姓氏的文集,全文568個字,通篇采用四言體例,句句押韻,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,但讀來順口,易學好記,與《三字經》《千字文》相配合,成為中國古代蒙學中的固定教材。關于《百家姓》與《三字經》、《千字文》的區(qū)別,明代理學家呂坤曾說過:“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,先讀《三字經》以習見聞,讀《百家姓》以便日用,讀《千字文》以明義理?!癧1][9]
姓氏文獻作為姓氏文化中,《百家姓》是一種特殊的歷史文獻,記載了中國姓氏的發(fā)展,它與姓氏家譜、方志、正史構成完整的中國歷史,是中國珍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?!栋偌倚铡纷髌返某霈F(xiàn),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(xiàn)象,流傳至今,影響極深,它所輯錄的姓氏,還體現(xiàn)了中國人對宗脈等的強烈認同感。《百家姓》在歷史的衍化中,為人們尋找宗脈源流,建立宗脈意義上的歸屬感,幫助人們認識傳統(tǒng)的血親情結,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據(jù)。它是中國人認識自我與家族來龍去脈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獻基礎藍本。2009年,《百家姓》被中國世界紀錄協(xié)會收錄為中國最早的姓氏書。
相關書法
《百家姓》作為一部影響力很大的啟蒙讀物,相關的書法作品很多。如王羲之字帖《右軍正草百家姓》偽作,該書雖假,書法功力也是相當不錯。另外還有成親王愛新覺羅·永瑆(1752-1823)等名家書寫的《百家姓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