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家姓中益姓和桓姓的來源
其實我們所知道的姓氏可以說每一個的背后都隱藏著歷史久遠(yuǎn)的故事,所以大家應(yīng)該對于姓氏的來源感興趣吧?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“百家姓中益姓和桓姓的來源資料”,歡迎閱讀與借鑒!
益姓的來源
一、姓氏源流
1 出自地名。漢朝的時候,四川廣漢屬于益州管轄,在這個地方居住的人后來以州名為姓,成為益姓的一支。
2 出自縣名。古代有縣名為益都,此縣的居民有的就以縣名的頭一個字作為姓氏,稱為益氏。成為益姓的一支。
3 來源于嬴姓。上古顓頊高陽氏的后裔中有叫伯益的,被推舉為嬴姓各族的首領(lǐng),并且賜姓為嬴。后來他成為了秦國的始祖,亦即秦始皇。他的子孫中有用祖上的名字作為姓氏的,也形成了益姓的一支。
二、遷徙分布
益姓的望族居住在馮翊,地址在今天的陜西省大荔縣。
三、郡望堂號
【郡望】
1 馮翊郡:漢武帝的時候設(shè)置了左馮翊,三國時期魏國將其改為馮翊郡。相當(dāng)于今天的陜西省大荔縣。
2 成陽:古縣名。在今天的山東省境內(nèi)。
【堂號】
懷遠(yuǎn)堂:元朝的益智是一個很有智謀的人,善于治理政務(wù)。曾經(jīng)做過懷遠(yuǎn)將軍、曲靖宣慰使等官職,對于他的治理,百姓感到很信服。
四、歷史名人
1 益智:漢代名將,很有謀略,善于治理政務(wù)。曾經(jīng)做過懷遠(yuǎn)將軍、曲靖宣慰使等官職。在百姓當(dāng)中很有威信。
2 益壽:漢代名人。
3 益暢:眉州人,宋代紹興進士。
益氏祠堂對聯(lián)資料
益(Yì)姓來源于嬴姓,以祖上名字為氏。上古顓頊高陽氏的后裔中有叫伯益的,被推舉為嬴姓各族的首領(lǐng),并且賜姓為嬴。后來他成為了秦國的始祖,亦即秦始皇。他的子孫中有用祖上的名字作為姓氏的,也形成了益姓的一支。益氏后人奉伯益為益姓的得姓始祖。
源承嬴姓;
祖奉始皇。
——全聯(lián)典指益姓的源流。
成陽古縣風(fēng)光美;
懷遠(yuǎn)名堂熏望高。
——全聯(lián)典指益姓的郡望和堂號。
懷遠(yuǎn)將軍,威名服眾;
峨嵋進士,科第傳家。
——上聯(lián)典指元朝名將益智,有勇有謀,胸懷大略,朝廷任他為懷遠(yuǎn)大將軍。他管理軍隊和民政都有周到謀劃,有預(yù)見。部下人無不佩服。前后掌管普安路總管府事。下聯(lián)典指南宋峨嵋人益暢,幼年時好學(xué),紹興年間考中進士。
桓姓的來源
一 姓氏源流
1 源于上古。黃帝有一個大臣名為桓常,被認(rèn)為他就是桓姓的始祖。
2 出自姜姓。齊國國君齊襄公的弟弟有一個兒子叫小白,在齊襄公被殺害以后,他從莒國進入齊國,成為齊國的君主,后來他成為春秋五霸之一,死后得到謚號為“桓”,歷史上稱為齊桓公。他的這一支子孫于是以桓作為自己的姓氏。
3 出自子姓。宋國有國君叫卿,他死后謚號也為“桓”,歷史上稱他為宋桓公。他的后代以祖上的謚號作為姓氏,形成桓姓的一支。
二 遷徙分布 桓姓的望族居住在譙郡(今天的安徽毫縣)。
三 郡望堂號
【郡望】 譙郡:東漢建元年間的時候,將沛郡分出了一部分設(shè)置了譙郡,相當(dāng)于今天的安徽、河南兩省之間的地區(qū)。治所在譙縣,也就是今天安徽的毫縣。
【堂號】 匡晉堂:晉朝桓氏有十一個將軍(桓石秀、桓石虔、桓尹、桓沖、桓雄、桓云、桓濤、桓溫、桓霍、桓謙、桓振)來匡扶漢室。
四 歷史名人
1 桓容:字春卿。東漢時沛郡龍亢人,小的時候在長安學(xué)習(xí),后來擔(dān)任歐陽尚書,教授徒弟數(shù)百余人。光武帝的時候被拜為議郎,授太子經(jīng),累官太子少傅,后遷太常。明帝即位,因為他是皇帝的老師,所以被拜為五更,被封為關(guān)內(nèi)侯,他的門徒很多都做上了公卿。
2 桓溫:字元子。晉朝龍亢人。明帝的女婿。開始的時候是荊州刺史,定蜀,攻打前秦,打敗姚襄,所以他的權(quán)勢越來越大,升官至大司馬。太和四年的時候北伐,和燕慕容打了一戰(zhàn),以失敗告終?;氐浇】狄院?,專心于朝政的工作。廢了奕帝,立了簡帝。他曾經(jīng)說:“既不能流芳百世,不足復(fù)遺臭萬年邪?!标幹\廢晉自立王朝,事情還沒有成功就死去了。終年61歲。
3 桓景:東漢名人,他曾經(jīng)跟隨費長房學(xué)習(xí),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:“九月九日,你們家有大災(zāi)。不過可以通過這個方法消除災(zāi)禍:讓家人將包著茱萸的絳色紗布纏在手臂上,登到高處喝菊花酒。桓景聽了以后回家照辦了。第二天,他回來說,家里的牛羊雞馬都死了 。費長房對他說:“畜生代替你們死了?!?/p>
4 桓譚:東漢學(xué)者,他寫的文章很好,特別喜歡古文,寫書寫了二十九篇,取名叫《新論》
5 晉朝十一將軍:桓石秀、桓石虔、桓尹、桓沖、桓雄、桓云、桓濤、桓溫、桓霍、桓謙、桓振。他們輔佐漢王朝治理天下,付出了很大的貢獻。
桓氏祠堂對聯(lián)資料
桓(Huán)姓是由三支主流組成:一支是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之后;一支是宋桓公之后;一支是南北朝時來華的鮮卑族之后。而根據(jù)《姓氏考略》載,最早在遠(yuǎn)古黃帝時,黃帝就有一位大臣名為桓常,他的后人就以桓字為姓氏,奉桓常為桓姓的得姓始祖。
望居譙郡;
源自帝臣。
——全聯(lián)典指桓姓的郡望和得姓源流。
晉朝十一將;
新論廿九篇。
——上聯(lián)典指桓姓古時是一個名門顯姓,如晉朝桓氏出了十一個將軍(桓石秀、桓石虔、桓尹、桓沖、桓雄、桓云、桓濤、桓溫、桓霍、桓謙、桓振)。下聯(lián)典指東漢學(xué)者桓譚,能文好古,著書二十九篇,言當(dāng)行事,號《新論》。
中丞功高夾日;
孝廉威著乘驄。
——上聯(lián)典指唐代中丞桓彥范,正直敢言,曾多次上疏請求昭雪冤案。后為權(quán)臣武三思誣陷被害。夾日,在太陽兩旁,比喻輔佐天子。下聯(lián)典指東漢桓典,太傅桓焉的孫子。舉孝廉為郎,靈帝時官侍御史,當(dāng)時宦官專權(quán)執(zhí)政,他正直而不避,因常乘驄馬(青白色的馬),京城人說:“行行且止,避驄馬御史。”
宏濟才能勝四州任;
茱萸酒克消九日災(zāi)。
——上聯(lián)典指東漢大將桓溫,字元子,素有雄才大略,為安西將軍,都督荊、梁等四州諸軍事。下聯(lián)典指東漢名人桓景,嘗學(xué)于費長房,一日謂景曰:“九月九日,汝家有大災(zāi),可令家人作絳紗襄盛茱萸系臂,登高欽菊酒,禍可消。景如其言,夕還,見牛羊雞犬皆暴死,房曰:‘代之矣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