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家姓中盧姓和莫姓的來源
《百家姓》、《三字經(jīng)》和《千字文》三本書,是我國古代蒙學中的固定教材,可以說是家喻戶曉,讀的是朗朗上口,對于姓氏來源你感興趣嗎?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“百家姓中盧姓和莫姓的來源資料”,歡迎閱讀與借鑒!
盧姓的來源
一、來源有四
1、出自姜姓,為炎帝(傳說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領(lǐng)。因居于姜水流域而得氏。由姜姓發(fā)展出來的四支胞族--四岳,他們與姬姓周族結(jié)成聯(lián)盟,最后終于打敗了商紂王,滅了商朝)神農(nóng)氏之后裔。
2、出自復(fù)姓改單姓盧氏。據(jù)《通志。氏族略》所載,以"盧蒲"為姓的一支,出自姜姓,是傳自"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"的那位齊桓公,到后來,紛紛改了單字的盧氏。南北朝時,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,有代北(今內(nèi)蒙古中部和山西北端)復(fù)姓吐伏盧氏、伏盧氏、盧浦氏、莫蘆氏改為漢字單姓盧氏。
3、出自他姓賜盧氏。隋煬帝時,河間人章仇(復(fù)姓)太翼,善天文,賜姓盧氏。
4、出自他姓改盧姓。如范陽有雷氏,以盧氏為著,又以雷、盧音相近,所以在后周初改姓盧氏。還有,唐時,三原(今屬陜西)有閭氏,訛為盧氏。
二、遷徙分布 盧氏的發(fā)源地有多處,而以地為氏立姓最早的是在今天的山東省長清縣的西南地。秦時,齊國的盧邑也很出名。自田氏代齊,盧氏便散居燕秦之間,其后盧姓主要在河北省境涿郡(治今北京西南)一帶繁衍,其中以涿郡的范陽最為旺盛。至漢時,又有盧綰,原從山東遷入江蘇豐縣,其后裔世居涿郡。同時,有盧氏已遷至寧夏固原與甘肅平?jīng)鲩g地。此外,戰(zhàn)國后期,盧蒲氏改為單姓盧氏后,繁衍于今河北大興縣一帶,以后屬涿郡。至三國魏時,涿郡改為范陽郡,盧氏便以范陽稱,俗稱"范陽盧氏"。之后,范陽盧氏歷代顯赫,一舉成為"四海大姓"之一,世稱"崔盧王謝",其社會地位高于皇族。魏晉南北朝之際,盧姓開始大舉南遷。西晉末年因"永嘉之亂",盧氏大族有隨晉室南遷;又有一支盧氏遷居東北,后成為遼西盧氏大族。唐代,盧姓在北方的繁衍區(qū)域更廣,其中以河南繁衍最為著稱,南遷主要繁衍于江西、江蘇、四川、福建等地。盧姓于唐末入閩,宋時入粵。元明清之際,盧姓遍及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。但盧姓仍以居北方居多,故歷代盧姓名人也多出自北方,尤以河北最為突出??梢?,歷史上盧氏是我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大姓。
三、郡望堂號
1、堂號 "專經(jīng)堂":東漢盧植,少年時和鄭玄一塊兒拜馬融為師。馬融在講壇上設(shè)絳紗帳,帳后設(shè)女樂,在帳前講書。盧植只專心聽講,幾年從沒看女樂一眼。
2、郡望 范陽郡:三國魏時改涿郡置郡,治所在涿縣(今河北涿縣)。西晉改為國,北魏復(fù)改為郡。 河南郡:漢高帝時改秦三川郡置郡,治所在雒陽(今河南洛陽市東北)。 河間郡:漢高帝始置郡,治所在樂城(今河北獻縣東南)。
四、歷史名人
盧 芳:東漢曾被封為代王,他在新莽末年,自稱為武帝曾孫劉文伯,聯(lián)合三水地區(qū)羌、胡貴族起兵,后被匈奴單于立為帝。公元40年投降東漢,被封為代王。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。
盧照鄰:唐朝詩人。被譽為"初唐四杰"之一,所作詩多憂苦憤激之詞,以《長安古意》最為有名。
盧 鏜:明朝大將。在浙東參與水陸十余戰(zhàn),斬敵千余,成為抗倭名將,名僅次于戚繼光、俞大猷。
盧文紹:清朝古籍??奔摇KU秴问洗呵铩?、《白虎通》等古籍三十八種,糾正錯誤多處。著有《群書拾補》。
盧 摯:元代文學家。詩文與劉因、姚遂齊名,世稱"劉盧"、"姚盧"。
盧賢拔:曾被太平天國封為丞相、鎮(zhèn)國侯。太平天國早期文獻、奏章制度多由他撰定草創(chuàng);歷任北洋軍師長。
唐代有盧氏宰相8人:盧冏、盧承慶、盧翰、盧邁、盧慎、盧杞.
盧氏祠堂對聯(lián)資料
盧(Lú)姓源出自姜姓,為炎帝神農(nóng)氏之后裔,以邑為姓。得姓始祖:高傒(傒公)。呂尚的十一世裔孫,任齊國正卿,因?qū)医ㄘS功,故受封于盧(今山東省長清縣)其子孫遂以盧為姓。,盧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五十五位,在臺灣排名第四十三位。
望出范陽郡;
名揚考禮堂。
——全聯(lián)典出盧姓的郡望和堂號。北魏時代范陽人盧辯,聰穎勤學,知識廣博,精通經(jīng)書古籍著有注解大戴禮記等書。盧姓后人為紀念盧辯“考禮”的功績,以考禮堂為堂號。
大歷十才遺美;
初唐四杰傳芳。
——上聯(lián)典指唐代詩人盧綸:所作詩歌多送別酬答之作,為“大歷十才子”之一,遺有《盧綸集》。下聯(lián)典指唐初詩人盧照鄰,詩文與王勃、楊炯、駱賓王齊名,稱“初唐四杰”。其《長安古意》長于歌行。
茶歌馨馥名傳世;
蒲韻悠揚曲喚春。
——上聯(lián)典指唐代詩人盧仝,他喜歡飲茶,曾作《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》詩,極力贊美茶的妙用。下聯(lián)典指南宋詞人盧祖皋,工樂府,格調(diào)清遠,著有《蒲江集》。
附:
露出寒山外;
人歸暮雪時。
——此聯(lián)為唐代詩人盧綸《送李端》詩句聯(lián)。
姜水源流遠;
范陽世澤長。
——此聯(lián)為廣東省南雄市珠璣巷盧氏大宗祠聯(lián)。全聯(lián)典出盧姓的淵源和郡望。
自古幽燕無雙地;
天下范陽第一州。
——清乾隆帝弘歷題盧姓的發(fā)祥地范陽郡。
德貫日月,麻田黎民齊感德;
恩施宇宙,韶溪百姓皆沾恩。
——佚名撰江西省萍鄉(xiāng)市蘆溪區(qū)麻田村盧氏泰公祠盧王廟聯(lián)。
一碗喉吻潤;兩碗破孤悶;三碗搜枯腸,惟有文字五千卷;四碗發(fā)輕汗,平生不平事,盡向毛孔散;五碗肌骨清;六碗通仙靈;七碗吃不得也,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。
——《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》詩。
莫姓的來源
一 姓氏源流
莫氏之起源,許多典籍如《中國姓氏匯編》、《中國古姓氏詞典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萬姓統(tǒng)譜》等俱有記敘,然而眾說不一。歸納起來,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:
1、上古圣帝顓頊造“莫陽城”,后人去邑為莫,以地名為姓(莫陽城,今河北省任丘縣、平鄉(xiāng)縣,古鉅鹿郡地);
2、春秋時,楚國莫敖(官名)的后代,以官名為姓。莫敖在楚國是一種世襲的官職,古詩人屈原的家族便世居此官職,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屈氏的分支改姓;
3、《通志·氏族略》文,莫即幕省文,望出鉅鹿、江陵,乃上古圣君虞舜之祖──幕的后代。也就是說,莫和幕同源,莫只是幕的省略書寫文字。此說法可能是1和2說法的綜合;
4、南北朝時期,北魏少數(shù)民族邢莫氏、莫那婁氏改姓莫;
5、廣西壯族的創(chuàng)世史詩《布洛陀》第十一章《分姓》記敘:遠古之時,壯族人無名無姓,彼此相稱十分不便。布洛陀請卜黃為眾人分姓,卜黃為此而累病。部族里的人關(guān)心卜黃,紛紛送禮物給他,卜黃由此便生出安姓的辦法來。凡送李子的,就安他姓李”;牽牛來探病的,就安他姓“莫”(壯語黃牛叫莫);送籃子的,就安他姓“藍”………。從此,壯族人也就有“莫”等姓氏。廣西忻城縣有莫土司衙署,占地總面積38.9萬平方米,其中建筑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,被譽為“壯鄉(xiāng)故宮”。莫姓土司官職世襲,統(tǒng)治該地區(qū)近五百年,電影《劉三姐》中的“莫老爺”就是這種世襲之土司;
6、唐五代后建立西夏王朝的黨頊人,也有姓莫氏者;
7、北方滿族人那莫氏,其漢姓也有以莫為姓的;
8、西南少數(shù)民族布依族、侗族、瑤族也有以莫為姓者。如貴州獨山人莫與儔、莫友芝、莫庭芝三父子,皆為布依族人,此莫氏建立的“影山文化學派”對西南地區(qū)影響深遠(莫友芝一族之族源有爭議,莫友芝等自稱為江南漢人,然現(xiàn)代專家考證,莫友芝居地為傳統(tǒng)莫姓布依族的居地,莫可能為了參加科舉考試才自稱為漢人。本人較支持莫友芝為漢人,因清代為少數(shù)民族政權(quán),隨漢姓并無多大優(yōu)勢,且西南少數(shù)民族不得參加科舉只是清初雍正年間之事,而莫卻是清末同治年間人,并無虛報必要。另,莫友芝為“西南巨儒”,精研經(jīng)學,旁及金石文字書畫,虛報有損其道德cao守。今暫從專家之說。)。專家認為西南少數(shù)民族是上古三苗族的后裔,也就是上古蚩尤部族的后裔,如此則西南少數(shù)民族原居中原,與中原各大姓氏實是同根。
二 【郡望】
1 鉅鹿郡:秦始皇置郡于鉅鹿。在今天的河北省平鄉(xiāng)、任縣以北至晉縣一帶的地區(qū)。
2 江陵郡:漢代的時候設(shè)置了縣,南齊的時候改置了江陵郡。在今天的湖北省江陵縣及川東一帶。
3 河間郡:漢高帝的時候置郡,因為地處黃河與永定河之間而得名。相當于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間縣一帶。
三 【堂號】 1 鉅鹿堂,最早的莫姓堂號;2 敦本堂,鉅鹿堂的分支;3 德蔭堂,敦本堂的分支;
四 歷史名人:
1 莫邪:春秋時期吳國人。吳王命令干將鑄劍,鐵汁不下,于是妻子莫邪問:“鐵汁不下,怎么辦?”干將回答說:“ 古時候的鑄劍大師歐冶鑄劍,鐵汁不下,于是讓女人擔任爐神,很快就成功了?!蹦奥牭竭@,立即竄入火中,鐵汁流出,于是鑄成兩把利劍。雄的叫干將,雌的叫莫邪。后人經(jīng)常用干將、莫邪來比喻鋒利精美的劍。
2 莫修符:唐朝文人。光化二年任融州刺使。他所寫的《桂林風土記》,很有文化價值,文才也很好。世傳的佳作。
3 莫仕睽:清朝廣西平南人。參加太平軍,清咸豐六年為刑部尚書。咸豐十一年升遷為開朝王宗殿前忠誠伍天將,任藩鎮(zhèn)統(tǒng)官。曾處理外交事務(wù),后來封為補王。同治三年發(fā)覺李秀成的妻舅宋永祺在天京陰謀叛亂,與浙江的巡撫曾國荃暗中勾結(jié),于是他當面指責李秀成,并帶領(lǐng)軍隊將宋永祺從忠王府中抓獲逮捕。天京陷落以后,他回家鄉(xiāng)平南。逝世的時候有70歲。
4 莫榮新:字日初,廣西桂平人,莫宣卿曾孫莫平米后裔,行武出身。早年跟從陸榮廷坐鎮(zhèn)梧州,擔任廣西第一師第二旅旅長。民國四年(1915年)擔任桂平鎮(zhèn)守使。民國五年參加護國戰(zhàn)爭,升為第三軍軍長。后來轉(zhuǎn)任廣東省廣惠鎮(zhèn)守使。民國六年任廣東督軍。后參加護法戰(zhàn)爭,曾經(jīng)擔任護法軍政府代理總裁兼陸軍部長。民國九年被陳炯亮所逐,敗回廣西。
5 莫矜:廣西融水永樂人。1938年加入中國___,后來任中共融縣支部書記,融縣特支副書記,抗日挺進隊政治指導(dǎo)員,中共桂黔邊區(qū)工委書記,桂黔邊區(qū)人民保衛(wèi)團政委兼司令員,中國人民解放軍柳北總隊政委兼司令員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,歷任柳州專署副專員、自治區(qū)統(tǒng)戰(zhàn)部副部長、自治區(qū)冶金局副局長等職務(wù)。
6 莫含:東晉左將軍,穆帝很賞識他的才能,經(jīng)常讓他參與討論軍事機密、國家大事。后來被封為關(guān)中侯。
7 莫琮:宋代的官吏,字叔方。仁和人。歷經(jīng)明、福兩州官。他的品行相當高尚,并且教子有方。他有五個兒子元忠、若晦、似之、若拙、若沖俱登科。當時人們把他們比作是“燕山五寶”。
8 莫友之:清朝時期道光舉人,獨山人。少年時期就很喜歡讀書精通蒼雅故訓六藝名物制度,旁及金石目錄家言。工于詩,他的書法也很好,在當時與遵義的鄭珍齊名,當時號稱“鄭莫”。著作有:《聲韻考略》、《遵義府制》、《過庭碎》、《唐本說文木部芊異》。
9 莫是龍:明代畫家,字云卿,華亭人。后來更字廷韓,號秋水,又號后明。十歲就能寫詩作對。擅長于書畫,著有《石秀齋集》、《畫說》等。
莫氏祠堂對聯(lián)資料
莫(Mò)姓出自高陽氏,是顓頊之后。得姓始祖:顓頊。號高陽氏,昌意子,黃帝孫,炎黃聯(lián)盟重要首領(lǐng)之一。下分八個民族?;顒訐?jù)點在帝丘(今河南省濮陽),曾在奪權(quán)斗爭中擊敗共工氏。
宗功久遠江陵郡;
祖德綿長鉅鹿堂。
——全聯(lián)典出莫姓的郡望和堂號。
嘉禾志瑞;
猛虎斂蹤。
——上聯(lián)典指北宋·莫伯虛,曾知常州,有政聲,晚年退居學佛,隔絕世故,曾見瑞梅甘露、秀麥嘉禾以示祥瑞。撰有《華嚴經(jīng)意》等。下聯(lián)典指南宋·莫若晦,曾守嚴州,有惠政。有虎危害百姓,他向百姓示以恩德、信義,虎竟因此而遠去。
壽母邀榮闕下;
神童發(fā)跡嶺南。
——全聯(lián)典指唐廣東第一個狀元·莫宣卿。12歲時即參加科舉考試并中秀才,被鄉(xiāng)人稱譽為“神童”。17歲赴京城參加廷試獲中制科狀元,從而成為廣東歷史上第一個狀元,被任為翰林書院修撰。其后他上書朝廷請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職以奉養(yǎng)母親。
雌雄名劍馳天下;
丹紫金吾左將軍。
——上聯(lián)典指春秋時造劍名人莫邪,干將之妻。吳王使干將鑄劍得雌雄二劍。下聯(lián)典指東漢左將軍莫含。穆帝愛其才,遷執(zhí)金吾,常參軍國大謀,卒于左將軍。封關(guān)中侯。
附:
狀元世澤;
剌史家聲。
——佚名撰題廣東省東莞市莫氏宗祠“德蔭堂”祠門聯(lián)。
若使琵琶能結(jié)果;
滿城簫管盡開花。
——此聯(lián)為明代書畫家莫是龍口占詩句聯(lián)。
竹影松濤傳道趣;
花香鳥語透神機。
——佚名題廣東省東莞市莫氏宗祠“德蔭堂”祠門聯(lián)。
笑把湖山當孤注;
飽餐風月不知愁。
——此聯(lián)為節(jié)錄李淡若題江蘇省南京市莫愁湖勝棋樓聯(lián)語。
五倫之中自有樂趣;
六經(jīng)以外別無文章。
——佚名題浙江省平湖市當湖鎮(zhèn)建國南路莫氏莊園“春暉堂”聯(lián)。
名劍莫邪,威震天下;
爵侯關(guān)中,譽滿神州。
——佚名題莫姓宗祠通用聯(lián)上聯(lián)典指春秋時造劍名人莫邪。下聯(lián)典指東漢左將軍莫含。
銜其山川,拾其香草;
蒸以靈芝,潤以醴泉。
——陸潤庠題浙江省平湖市當湖鎮(zhèn)建國南路莫氏莊園“春暉堂”聯(lián)。
志行勤修,敬抑傳為世德;
人倫瞻仰。勛爵命于王廷。
——佚名題浙江省平湖市當湖鎮(zhèn)建國南路莫氏莊園“春暉堂”聯(lián)。
下里錦衣,壽母邀榮闕下;
南山彩鳳,神童發(fā)跡嶺南。
——佚名題莫姓宗祠通用聯(lián)。全聯(lián)典指唐代嶺南狀元莫宣卿的事典。
祖德仰當年,秀拔香綿延世澤;
神恩垂此日,靈鐘道顯蔭家風。
——佚名題廣東省東莞市莫氏宗祠“德蔭堂”中堂聯(liá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