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家姓中馮姓和陳姓的來源
你知道嗎?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,可謂是源遠流長,大家想了解跟多的姓氏知識嗎?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“百家姓中馮姓和陳姓的來源資料”,歡迎閱讀與借鑒!
馮姓的來源
一、來源有二
1、出自姬姓,為周文王昌之后。據(jù)《元和姓纂》、《后漢書》等所載,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后裔畢萬,西周時,在晉為大夫,當時晉獻公陸續(xù)功滅了許多小國,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于馮城,其后子孫以邑為姓氏,稱馮姓。史稱馮氏正宗。是為河南馮氏。
2、出自歸姓,為馮簡子之后。據(jù)《世本》所載,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,因封邑在馮而得氏。后馮邑被晉國所奪,成為魏氏子弟長卿的封邑,長卿的后裔也稱馮氏。是為河南馮氏。
二 、遷徙分布
戰(zhàn)國時有馮亭,入趙,拒秦戰(zhàn)死,其宗族分散,有的留上黨潞縣,有的在趙,子孫有許多為將相。至西漢文帝時、車騎都尉馮唐徙居安陵,其弟馮騫自上黨徙居京兆杜陵。此外,先秦時代,馮氏已有徙居今山東者。三國以前,馮氏還有遷至今四川的射洪、中江、渠縣等地及湖北公安者,東晉末,馮氏又有徙居和龍者。唐玄宗時著名宦官高力士,本為馮盎之曾孫,后為宦官高延福收養(yǎng),改姓高,此為馮姓改為高姓者。唐末黃巢起義時,中原馮氏有一支避難南遷福建寧化石壁,宋代分出上杭、漳州、武平等支脈,至宋末元初,上杭馮氏有的又南遷至廣東的平遠、潮州、揭陽,后再遷至豐順、梅州等地。清康熙至乾隆年福建馮間,廣東、氏有數(shù)支移居臺灣,此后,有的又遠播海外。
三、郡望堂號
1、堂號 "同輿堂"或"三同堂":根據(jù)《后魏書》記載,馮誕和后魏高祖同歲,幼同學,娶高祖妹安樂公主為駙馬都尉。他常和高祖同輿而行,所以稱"同輿堂"。又同案而食,同硯而學--同輿、同硯、同案,所以叫"三同堂"。 "市義堂":戰(zhàn)國時馮驩,是孟嘗君的食客。起初孟嘗君對他只當一般門客對待,后來孟嘗君派他到薛地,他把所有帳戶叫來,宣布將債券燒掉,給所有帳戶解決了困難。馮驩回去后,對孟嘗君說:"討來的錢我全部買了義帶回來。"(市就是買)。孟嘗君當時不懂這句話的意思,后來,孟嘗君罷了官到薛地去,薛人夾道歡迎,這時孟嘗君才省悟地感謝馮驩說:"今天我嘗到了你替我買的珍貴物品--義,這可是萬金難買呀!"
2、郡望
始平郡:晉時置郡,治所在槐里。
杜陵縣:此支馮氏,為上黨馮氏分支,其開基始祖為馮唐之弟馮騫。
穎川郡:秦時置郡,治所在陽翟。
上黨郡:戰(zhàn)國韓置郡,此支馮氏,其開基始祖為戰(zhàn)國時韓上黨太守馮亭。
長樂郡:后魏置郡。 京兆郡:漢時置郡,治所在長安。
弘農郡:西漢置郡,治所在弘農。
河間郡:漢高帝置郡,治所在樂城。
四、歷史名人
馮夢龍:明末小說家,通經(jīng)學,善詩文,尤以小說詞曲見長,輯有時代話本集《喻世名言》、《警世通言》、《醒世恒言》,合稱"三言" 。
馮 道:五代時歷任四朝宰相,在相位20余年。他在后唐任宰相期間,倡議由田敏等人在國子監(jiān)校定《九經(jīng)》文字,并組織刻工雕印,至后周完成,后世稱"五代監(jiān)本"。官府大規(guī)??虝源耸?。
馮子材:清末著名的老將軍。他曾在年近70歲時,在廣西鎮(zhèn)南關、諒山等地大敗法國軍,取得鎮(zhèn)南關大捷,其名威震邊關。
馮 繚: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、女外交家。公元前101年,隨漢解憂公主遠嫁和親到了烏孫國。由于她多才多智,成為解憂公主的得力助手。后嫁給烏孫右大將。她在協(xié)助公主加強漢朝同西域諸國之間的友好關系,作出了很大貢獻,深得西域各國的敬服。尊稱她為"馮夫人" 。
馮玉祥:近代愛國將領。1993年任抗日同盟軍總司令,多次擊敗日寇,收復許多失地。建國前夕,因乘船失火,受傷身死
馮氏祠堂對聯(lián)資料
馮(Féng)姓出自姬姓,為周文王昌之后,被封于馮城,以邑為姓。得姓始祖:馮文孫。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后代。馮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七位的大姓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。在臺灣排名第六十七。
畫家一絕驚秋鶴;
文士三言載夢龍。
——上聯(lián)典指清代畫家馮秋鶴。下聯(lián)典指明代文學家馮夢龍,輯有《喻世明言》、《警世通言》、《醒世恒言》,世稱“三言”。
望出杜城為二馬;
名弛西域號雙星。
——上聯(lián)拆字“二馬”為“馮”姓。 下聯(lián)典出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、外交家馮嫽,與解憂公主合稱西漢民族友誼史上的“雙星子”。
勇士單騎平盜寇;
昭儀弱質攔熊羆。
——上聯(lián)典自北宋·馮伸己,單騎出說犯邊外邦歸降。下聯(lián)典指漢·馮奉世之女婕妤,隨元帝游園,擋住破攔而出之熊,帝嘆其忠而進為昭儀。
倚樹讓功成美德;
焚箋市義尚高風。
——上聯(lián)典指東漢開國名將馮異,為人謙讓,諸將會聚論功之時,馮異常獨自避于樹下,故軍中稱為“大樹將軍”。下聯(lián)典指戰(zhàn)國·馮驩為孟嘗君收債于薛,焚債券。歸報曰:“為君市義?!?/p>
得氏周朝,鵲起賢哲封爵位;
開基唐代,鳩安寢廟奠馨香。
——撰馮氏祠堂聯(lián)。
附:
救民安有息肩日;
革命方為絕頂人。
——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自題聯(lián)。
欲除煩惱須無我;
經(jīng)歷艱難好作人。
——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贈子聯(lián)。
暫借荊山棲彩鳳;
聊將紫水活蛟龍。
——太平天國領袖馮云山自題聯(lián)。
敘穆敘昭,祖有德、宗有功,具見詒謀遠大;
倫常倫紀,孫可賢、子可孝,即能繼述綿長。
——佚名撰安徽省績溪縣下馮村馮姓宗祠聯(lián)。
陳姓的來源
一、來源有五
1、出自媯姓,其始祖為媯滿,也灑灑
2、出于陳國公族后裔。陳國在媯滿死后,其子孫有以國為氏,就是陳氏。除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外,還有三支。一、陳哀公之子留,避居陳留。二、陳泯公之長子陳衍。避居陽武戶牘鄉(xiāng)。三、陳泯公次子全溫之后陳孟璉,居于固始,其后因無子,便以穎川陳寔為嗣子,遂融入穎川陳氏。
3、出自白永貴之后。隋初有白永貴改姓陳,其后裔也多改陳姓,是為萬年之陳氏。
4、劉矯的后裔也有改陳姓的。
5、南北朝時,鮮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后,實行漢化政策,改復姓為漢字單姓,稱陳氏。
二、遷徙分布
自陳國內亂后,陳氏有幾次外遷,分別為陳留、陽武戶牘鄉(xiāng)和固始。唐朝初期和中期,中原陳氏有兩次南遷福建。
一是唐高宗總章二年,朝廷派陳政率兵鎮(zhèn)壓福建南部的"蠻獠嘯亂",陳政卒后,其子陳元光代父領兵,平定局勢后,設置了漳州郡。因之被后人稱為"開漳圣王",其子孫稱為"開漳圣王派"。
二是穎川陳實后裔陳忠之子陳邕,受宰相李林甫排擠,遷至福建同安,其后子孫興旺,在福建發(fā)展成為"太傅派"陳氏。
陳氏入粵,始于南宋。陳氏入臺,始于明末,福建同安人陳永華于明末隨鄭成功入臺灣,為陳氏入臺始祖。陳氏遷入越南的歷史比較久遠。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煚,于1228年創(chuàng)建越南陳朝,傳8世13王,歷時175年。
陳氏移居日本,始于明初,大都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去的水手,此后有的在琉球群島落戶。明清以后,閩粵等沿海地區(qū)的陳氏,有許多人出海謀生。例如,陳臣留率親族百余人遷居馬來西亞和新加坡。另有一些人遷至菲律賓、泰國、印度尼西亞和美、英、法、澳大利亞等國家。
三、郡望堂號
【堂號】 "三恪堂":恪是尊敬的意思,又是客人的意思。周武王滅紂后,把黃帝之后封于薊,帝堯之后封于祝,帝舜之后封于陳。稱為三恪。表示他們是周朝的客人,不是臣子,格外地尊敬他們。
【郡望】
穎川郡:秦時置郡。此支陳氏,其開基始祖為齊王建三子陳軫。
廣陵郡:西漢置國。此支陳氏,出自漢武帝之子劉胥之后所改陳姓后裔。
河南郡:漢高帝置郡。此支陳氏,出自匈奴族陳氏。
武當郡:北魏置郡。這一支出自陳寔之后。
馮翊郡:漢武帝置郡。此支陳氏,出自陳宣帝之子沅陵王陳叔興之后。
京兆郡:漢時置郡。此支陳氏,出自唐代遷居京兆的陳寔后裔陳忠之后。
渤??ぃ捍酥ш愂?,宋太尉高瓊之后。明洪武初,高諒入贅海寧城東陳明誼家為婿,其子榮遂承外家之姓為陳氏,而以父之高氏郡望為郡望,故稱渤海陳氏,以別于外家原宗之穎川陳氏。
四、歷史名人
陳 平:西漢大臣,少時家貧,好讀書,后歸劉邦,他多次用計,使劉邦脫離逆境,轉危為安,與張良齊名,史稱"良平"。
陳 壽:西晉著名史學家,著有《三國志》,最初名叫《三國志通俗演義》。明初小說家羅貫中的《三國演義》,就是由《三國志》演變而來。
陳 祎:唐僧的俗名陳祎,他是佛教經(jīng)典名著的翻譯家,中國佛教唯識宗的創(chuàng)始人,由于他的業(yè)績,使佛教有了漢字記載的經(jīng)典。撰有《大唐西域記》。
陳 摶:宋初道士。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,作《太極圖》、《先天圖》等。
陳天華: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驅者,他的著作《警世鐘》、《猛回頭》和他"難酬蹈海亦英雄"的行動,為中華民族的覺醒敲響了"警鐘"。
陳 群:三國魏時尚書,曾建議選任官吏,實行九品中正制。這一制度,后來演變成士族壟斷政權的工具。
陳氏祠堂對聯(lián)資料
陳(Chén)姓出自媯姓,為虞舜之后裔。得姓始祖:陳胡公。周武王滅商以后,找到當時舜帝的后代媯滿,把大女兒嫁給他,封他在陳,建立了陳國。他選賢任能,揚善罰惡,勵精圖治,使陳國強盛了許多年。媯滿死后謚號為胡公。他的子孫便以國為姓,并尊陳胡公為陳姓的得姓始祖。陳姓來源于媯姓,是舜帝的后裔。得姓始祖:陳胡公。陳姓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位,人口約五千萬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四點五。在臺灣排名第一。
投釘因好客;
懸榻待良賢。
——上聯(lián)典自西漢·陳遵好客,常將客人車軸上的銷釘投入井中,使客不得急返。下聯(lián)典自東漢·陳蕃,不善客,惟徐穉至,特設一榻,穉去則將榻懸起。
矜射嚴慈杖下;
嫁姑懿范堂前。
——全聯(lián)典出宋·陳堯咨以善射自矜,其母怒以杖擊咨,后堯咨政績顯著。陳安節(jié)之妻王氏以厚貲嫁小姑,鄉(xiāng)人稱為“陳堂前”。
元帥江南挑重任;
華僑集美獻丹心。
——上聯(lián)典指陳毅。下聯(lián)典指陳嘉庚。
承穎水,還太丘,三君翊漢光兩地;
辟漳州,建南寺,二杰依唐壯千秋。
——上聯(lián)典出東漢·陳寔,與其子陳紀、陳諶并著高名,時號“三君”。下聯(lián)典指唐陳政及其子陳元光和“太傅派”陳姓南院始祖陳邕。
義門傳家,和聚三千口,世間第一;
文風遺范,同居五百年,天下無雙。
——全聯(lián)典出宋·江州德安為義門始祖旺公天相事跡。他以孝悌治家,聚眾三千余人,居同五百多載,歷十九世。創(chuàng)建養(yǎng)育了中國歷史上無以倫比的大家庭。有賜詩曰:“金鑾宴罷月如銀,環(huán)佩鏘鏘出鳳閣。且問江南誰第一?咸言惟有義門陳。”。
附:
風雷驅大地;
浩氣貫長虹。
——陳毅元帥聯(lián)句。
虛其心,實其腹;
驥之子,鳳之雛。
——陳姓名人陳方伯贈侄聯(lián)。
注述六家胸有甲;
立功萬里膽包身。
——前清舉人韓國鈞贈陳毅聯(lián)。
坐丹山或松或柏,萬葉千枝不外本根所出;
觀劍水是涇是渭,上流下遞總由原緒而分。
——佚名撰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(qū)樟湖鎮(zhèn)樟湖坂陳氏宗祠聯(lián)。
聞喜太丘沾雨露;
閩漳南院薦秋霜。
——佚名撰臺北市陳氏大宗祠德星堂丹墀第一聯(lián)。
其事業(yè),由六經(jīng)得來,詩書禮樂,易象春秋,將相勛名歸道德;
大學問,從五倫做起,孝弟節(jié)廉,仁義忠信,圣賢訓誥炳日星。
——佚名撰臺北市陳氏大宗祠德星堂神龕第二聯(liá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