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夕的來歷與風(fēng)俗
除夕的來歷與風(fēng)俗
關(guān)于除夕的傳說,是相傳在遠古時候,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。這種猛獸叫"年",它捕百獸為食,到了冬天,動物們已經(jīng)進入冬眠,找不到食物的野獸,還會闖入村莊,獵食人和牲畜,百姓也是感到非常的害怕。人和"年"斗爭了很多年,人們發(fā)現(xiàn),年怕三種東西,紅顏色、火光、響聲。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,門口燒火堆,夜里通宵不睡,敲敲打打。這天夜里,"年"闖進村莊,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,聽見震天的響聲,嚇得跑回深山,再也不敢出來。
夜過去了,人們互相祝賀道喜,大家張燈結(jié)彩,飲酒擺宴,慶祝勝利。為了紀念這次勝利,以后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,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(lián)在門上,電燈籠,敲鑼打鼓,燃放鞭炮煙花;夜里,通宵守夜;第二天,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。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,就成了"除夕"。
除夕夜的風(fēng)俗
1、年夜飯
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。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,一家人歡聚在一起吃年夜飯。家庭一直以來就是中國人們的社會的基石,一年一度的團圓飯充分表現(xiàn)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,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(guān)系更為緊密。
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,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,一家大小共敘天倫,過去的關(guān)懷與撫養(yǎng)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,這是何等的溫馨幸福的時刻。而年輕一輩,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(yǎng)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。
2、貼年紅
年紅,是春聯(lián)、門神、窗花、年畫、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(tǒng)稱。過年貼年紅又稱為揮紅,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(fēng)俗,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,對美好未來的祝愿。
除夕要吃什么
1、餃子:招財進寶
在我國的民俗中,除夕守歲吃“餃子”,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。“餃子”又名“交子”或者“嬌耳”,是新舊交替之意,也是秉承上蒼之意,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。吃餃子取“更歲交子”之意,“子”為“子時”,交與“餃”諧音,有“喜慶團圓”和“吉祥如意”的意思。此外,餃子因為形似元寶,過年時吃餃子,也帶有“招財進寶”的吉祥含義。
2、魚:年年有余
因為中國傳統(tǒng)有年年有余(魚)的說法,所以魚是年夜飯必備的一道菜。除夕夜吃鯉魚,鯉同“禮”諧音,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。除夕夜吃鯽魚,鯽同“吉”諧音,過年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。除夕夜吃鰱魚,鰱同“連”諧音,過年吃鰱魚連年有余。為了吃出連年有余的好意頭,您可以除夕兩條魚,年夜飯吃一條,大年初一吃一條,就是連年有余。如果制作一條的話,年夜飯吃終端,大年初一吃頭尾,這樣就是連年有余,在我國的民間認為寓意非常好。
被稱作除夕的原因
我國在很早以前就有過年的習(xí)俗了,早期提及“除夕”這一名稱的,是西晉周處撰著的《風(fēng)土記》等史籍。這一天又稱除日、歲除、歲盡、暮歲、歲夕等,指的是農(nóng)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,即春節(jié)前一天晚,因常在夏歷臘月三十,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??傊?,一年的最后一天叫“歲除”,那天晚上叫“除夕”,人們往往通宵不眠,又叫守歲。
除夕的歇后語
除夕晚上盼月亮——沒指望
除夕夜守歲打——辭舊迎新
大年三十的案板——家家忙
大年三十的煙火——萬紫千紅
大年三十看皇歷——沒日子啦
大年三十看黃歷——沒有日子了(比喻到了盡頭。)
大年三十盼月亮——癡心妄想;妄想
大年三十晚上熬稀飯——年關(guān)難過
大年三十晚上打兔子——有你不多,沒你不少
大年三十晚上賣門神——再遲不過了
大年三十喂年豬——來不及了
大年三十不吃黑饃——窮講究
大年三十吃肉——還用你說
大年三十打漿糊——貼對子
大年三十打糨子——貼對
大年三十逮個兔子——有它過年,沒它也過年
大年三十的黃歷——過時了
大年三十翻日歷——沒時間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