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夕這天為什么要放鞭炮
除夕這天為什么要放鞭炮
在一天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有趣的傳說。據(jù)說在古代有一中很兇惡的動物叫“年”,每當大年三十的夜晚,“年”都要到處為非作歹。為了能平安度過“年”這一關(guān),人們在除夕那天晚上都不敢睡覺。大家圍著一堆火,吃喝閑談,不時將竹子投入火中燃燒。竹子在火堆里發(fā)出響亮的爆裂聲,嚇得“年”遠遠地躲起來,再也不敢進村來。所以,現(xiàn)在的人們還常常把鞭炮叫“爆竹”。等到大年初一清晨,人們都慶幸自己度過了“年”關(guān),紛紛互相道賀,新的一年就這樣開始了。
過年放鞭炮的來歷
傳說古時候,人們途經(jīng)深山露宿,晚上要點篝火,一為煮食取暖,二為防止野獸侵襲。然而山中有一種動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,經(jīng)常趁人不備偷吃東西。人們?yōu)榱藢Ω哆@種動物,就想起在火中燃鞭炮,用竹子的爆裂聲使其遠遁的辦法?;鹚幊霈F(xiàn)后,人們又將硝石、硫黃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(nèi)燃燒,產(chǎn)生了“爆仗”。鳴放鞭炮可以創(chuàng)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,是過年期間必不可少的一種娛樂活動,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。
過年放鞭炮注意事項
過年放鞭炮主要為了慶祝新年,圖個吉利,更要注意安全。應(yīng)該要放置穩(wěn)當后再燃放,在燃放鞭炮時,應(yīng)該將鞭炮高高掛起或者放置在安全的空地上。同時要注意周圍是否有人,有人的話千萬不能放。在放鞭炮時,千萬不能用手拿著放,否則鞭炮在極短的時間內(nèi)容易燃爆,后果不堪設(shè)想。鞭炮通常用香條點燃,很少用打火機、火柴點燃,使用明火應(yīng)特別注意。
除夕的傳統(tǒng)食物
1、餃子:招財進寶
在中華民俗中的,除夕守歲吃“餃子”,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?!帮溩印庇置敖蛔印被蛘摺皨啥保切屡f交替之意,也是秉承上蒼之意,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。吃餃子取“更歲交子”之意,“子”為“子時”,交與“餃”諧音,有“喜慶團圓”和“吉祥如意”的意思。此外,餃子因為形似元寶,過年時吃餃子,也帶有“招財進寶”的吉祥含義。
2、雞:有計
除夕一桌豐盛的團年飯桌上,自然少不了雞。除夕晚上吃年夜飯,在許多地方開席時首先要吃的菜就是雞,因為寓意吉利。年菜必須有一只雞在餐桌上,因為“吃雞起家”。廣州本地客家人拜神還要用雞鵝做“頭生”,都會選“走地雞”,喻求生生猛猛。
為了減少脂肪和卡路里的攝入,在烹飪前還是烹飪后去皮。其實,在雞皮和雞肉之間有一層薄膜,它在保持肉質(zhì)水分的同時也防止了脂肪的外溢。因此,如有必要,應(yīng)該在烹飪后才將雞肉去皮,這樣不僅可減少脂肪攝入,還保證了雞肉味道的鮮美。
3、豬脷:大吉大利
豬脷代表著一年都大吉大利,所以豬脷每到過年的時候,就會被老街坊搶著來買的!
除夕的習俗
年夜飯
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,根據(jù)宗懔《荊楚歲時記》的記載,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。因為正值冬天,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(shè)置火鍋,因此也稱圍爐。
傳統(tǒng)座次
按照老禮,除夕夜傳統(tǒng)的座次是“尚左尊東”、“面朝大門為尊”。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`長者,末席為最低者。如果是請客,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,主人則居末席。首席未落座,其余都不能落座,首席未動手,大家都不能動手。
飲食特色
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、魚、年糕、長年菜等。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,有富貴之意;魚這道菜不能吃完,因為在漢語中“魚”和“余”同音,有“年年有余”的吉祥意思;年糕則有“年年高升”之意;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。華南則多有雞、燒肉、發(fā)菜、蠔豉等,因為“發(fā)菜蠔豉”與“發(fā)財好市”諧音。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,豐盛湯鍋。
貼春聯(lián)
春聯(lián),也叫“門對”、“春貼”、“對聯(lián)”、“對子”,屬于楹聯(lián)的一種,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。
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(lián),“三陽始布,四序初開”記載在莫高窟藏經(jīng)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,撰聯(lián)人為唐人劉丘子,作于開元十一年(723年)。百姓春節(jié)貼春聯(lián)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,潮流發(fā)源地是南京。現(xiàn)在江南地區(qū)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(liá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