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雪節(jié)氣的習俗是什么
小雪節(jié)氣的習俗是什么
1、腌制臘肉:不知道有和小編一樣好奇,為什么大家都喜歡在小雪這個節(jié)氣開始腌臘肉、醬東西呢?民間有:“冬臘風腌,蓄以御冬”的習俗。小雪過后,氣溫基本就呈直線向下的狀態(tài),不太會反彈等。所以小雪節(jié)氣后,一些農(nóng)家開始動手做香腸、臘肉,等到春節(jié)時正好享受美食。杭州人往往會趁著這個節(jié)氣開始腌制醬鴨、臘肉。
2、品嘗糍粑: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過特質石材凹槽沖打而成,手工打糍粑很費力,但是做出來的糍粑柔軟細膩,味道極佳。有純糯米做的,也有小米做的,也有糯米與小米拌和做的,還有玉米與糯米拌和打成的。此外,還用粘米與糯米磨成粉,倒在一種用木雕模做的,模內刻有圖案花紋,俗稱“脫粑”。糍粑的制作非常費人力必須要幾個人一起才能制作完成。
小雪節(jié)氣民間習俗有哪些
華東江浙一帶會在小雪時節(jié)腌寒菜。清代厲惕齋在其《真州竹枝詞引》有描述此情景:“小雪后,人家腌菜,曰‘寒菜’?!背酥?,還要把糯米炒熟儲存起來,以供寒冬時泡開水吃,當?shù)孛裰V:“炒糯米曰‘炒米’,蓄以過冬。”小雪日開始釀酒,稱之為小雪酒。
小雪節(jié)氣后,一些農(nóng)家開始自己做香腸、臘肉,等到春節(jié)時正好拿來享用。只因小雪后氣溫迅速下降,天氣變得干燥,是加工臘肉的好時期。
南方有些地方,在小雪前后還有吃粑的風俗。在古代,粑作為南方傳統(tǒng)的節(jié)日祭品,最早是農(nóng)民用來祭牛神的祭品。有俗語“十月朝,核把祿祿燒”,就是指的祭祀事情。
小雪節(jié)氣的民俗
腌制臘肉
小雪節(jié)氣后,一些農(nóng)家開始動手做香腸、臘肉,把多余的肉類用傳統(tǒng)方法儲備起來,等到春節(jié)時正好享受美食。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臘肉的習俗,尤其是南方城市,更是對臘味情有獨鐘。
廣州人最喜歡用臘味來做臘味蘿卜糕、臘味煮香芋,還有臘腸炒蜜豆。在秋冬寒冷的天氣里,打開盛滿臘肉、臘腸的煲仔飯,飯香與肉香撲面而來,兩者融合得天衣無縫,溫暖香糯的煲仔飯就是最適合冬天的美味了。食用臘肉等腌制食品時可適當配些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,如青椒、苦瓜、橙子等,既降低了亞硝酸鹽的危害,又增加了菜的營養(yǎng)。
刨湯
小雪前后,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“殺年豬,迎新年”民俗活動,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。吃“刨湯”,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;在“殺年豬,迎新年”民俗活動中,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,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“刨湯”,很適合冬季養(yǎng)生食用。
小雪的節(jié)氣習俗
[曬魚干]
小雪時,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、儲存干糧。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后來到臺灣海峽,另外還有旗魚、沙魚等。臺灣俗諺:“十月豆,肥到不見頭”,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,到了農(nóng)歷十月可以捕到“豆仔魚”。
[小雪酒]
我國人民懂得釀酒,早在夏朝就開始了。周朝的杜康以善于釀酒而聞名。他改良釀酒的方法,使其獲得極大進步。政府之中也有酒正的官職,專門掌管與酒有關的政令。
釀酒多在冬季,在小雪后釀酒,都稱為小雪酒,該酒儲存到第二年,色清味冽。這是因為小雪時,水極其清澈,足以與雪水相媲美。
二十四節(jié)氣:小雪物候特點
我國古人將小雪時節(jié)的十五天分為三候:一候虹藏不見;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;三候閉塞而成冬。
小雪期間不降雨,所以見不到彩虹了。
此時,由于天空中的陽氣上升,地中的陰氣下降,導致天地不通,陰陽不交,所以萬物失去生機,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