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點的天干地支對應(yīng)
12地支為子 、丑 、寅 、卯、辰 、巳 、午、未、申 、酉 、戌 、亥。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,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,每個時辰相等于現(xiàn)在的兩小時。下面給大家分享11點的天干地支對應(yīng),歡迎閱讀!
根據(jù)中國傳統(tǒng)的時辰計算法,11點對應(yīng)的天干地支是:
天干:戊 地支:午
天干地支對應(yīng)的時間:
【子時】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: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。(23時至01時)。
【丑時】雞鳴,又名荒雞: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。(01時至03時)。
【寅時】平旦,又稱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: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。(03時至05時)。
【卯時】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曉、旭日等:指太陽剛剛露臉,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。(05時至07時)。
【辰時】食時,又名早食等:古人“朝食”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,(07時至09時)。
【巳時】隅中,又名日禺等: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。(09時至11時)。
【午時】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:(11時至13時)。
【未時】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:太陽偏西為日昳。(13時至15時)。
【申時】晡時,又名日鋪、夕食等:(15時至17時)。
【酉時】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: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。(17時至19時)。
【戌時】黃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:此時太陽已落山,天將黑未黑。天地昏黃,萬物朦朧,故稱黃昏。(19時至21時)。
【亥時】人定,又名定昏等:此時夜色已深,人們已經(jīng)停止活動,安歇睡眠了。人定也就是人靜。(21時至23時)。
什么是天干地支
遠(yuǎn)古時代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。天干承載的是天之道,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。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在人成運(yùn);天道與地道決定著人道,故設(shè)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(yùn)。天地定位,干支以定時空,時空以定世界。干象天而支象地,萬物雖長于地上,但是萬物的榮盛興衰卻離不開天。
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,形成了六十甲子,用以闡述天地人之間的相互關(guān)系。從文獻(xiàn)記載來看,太古時代就已有天干地支,其中十二地支(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稱為十二地支)分別代表著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、節(jié)令。
殷商時期出現(xiàn)了十個計算和記載數(shù)目的文字,稱為天干(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稱為十天干),并與地支結(jié)合運(yùn)用(如甲子、乙丑等),用于紀(jì)年、月、日、時。天干地支,是應(yīng)用易學(xué)在實踐方面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,很多事物的發(fā)展規(guī)律都是通過它來認(rèn)知。
時辰對照表十二時辰分別對應(yīng)什么天干地支?
子時【23:00-00:59】對應(yīng)生肖“鼠”,別名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,鼠在這時間最活躍。
丑時【01:00-02:59】對應(yīng)生肖“?!?,別名雞鳴,又名荒雞,牛在這時候咀嚼白天沒消化的食物。
寅時【03:00-04:59】對應(yīng)生肖“虎”,別名平旦,又稱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: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。老虎在此時最猛。
卯時【05:00-06:59】對應(yīng)生肖“兔”,別名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曉、旭日等:指太陽剛剛露臉,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。
辰時【07:00-08:59】對應(yīng)生肖“龍”,別名食時,又名早食等:古人“朝食”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。月亮又稱玉兔,在這段時間還在天上。相傳這是“群龍行雨”的時候。
巳時【09:00-10:59】對應(yīng)生肖“蛇”,別名隅中,又名日禺等: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。蛇在這時候隱蔽在草叢中。
午時【11:00-12:59】對應(yīng)生肖“馬”,別名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。這時候太陽最猛烈,陽氣達(dá)到極限,陰氣將會產(chǎn)生,而馬是陰類動物。
未時【13:00-14:59】對應(yīng)生肖“羊”,別名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:太陽偏西為日跌。羊在這段時間吃草。
申時【15:00-16:59】對應(yīng)生肖“猴”,別名哺時,又名日鋪、夕食等。猴子喜歡在這時候啼叫。
酉時【17:00-18:59】對應(yīng)生肖“雞”,別名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: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。雞於傍晚開始?xì)w巢。
戌時【19:00-20:59】對應(yīng)生肖“狗”,別名黃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:此時太陽已經(jīng)落山,天將黑未黑。天地昏黃,萬物朦朧,故稱黃昏。狗開始守門口。
亥時【21:00-22:59】對應(yīng)生肖“豬”,別名人定,又名定昏等定,又名定昏等:此時夜色已深,人們也已經(jīng)停止活動,安歇睡眠了。夜深時分豬正在熟睡。
十二時辰制的起源
西周時就已使用。漢代命名為夜半、雞鳴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時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時、日入、黃昏、人定。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,一至三點為丑時,三至五點為寅時,依次遞推。
在中國古代,人們用“銅壺滴漏”的方法計時,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,即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對應(yīng)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時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的時間為子時,一點到三點為丑時,三點到五點為寅時,其余的以此類推。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(dāng)于今天的兩個小時,所以,當(dāng)鐘表剛剛傳入中國時,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“大時”,新時間的一個鐘點叫做“小時”。以后,隨著鐘表的普及,“大時”一詞也就消失了,而“小時”卻沿用至今。
一個時辰是幾個小時
一個時辰是2個小時!
一天有十二個時辰,一個時辰有八刻,一刻有十五分鐘。在中國古代,人們用“銅壺滴漏”的方法計時,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,即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對應(yīng)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