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地支對應五行
我國的古人非常有智慧,早在很早時期就發(fā)明了天干地支用于歷法紀日,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十二地支吧,其實它除了記錄時間外,還有對應的五行屬性。那么十二地支對應五行分析呢?一起來看看吧。
十二地支五行屬性
十二地支又稱十二支,分別為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
五行屬金:申、酉
五行屬木:寅、卯
五行屬水:子、亥
五行屬火:巳、午
五行屬土:丑、辰、未、戌
十二地支起源于什么時候
關于天干地支的起源,根據(jù)有限的資料記載,最早出現(xiàn)于我國三千多年前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上。當時主要用作歷法紀日,已經(jīng)十分成熟,連那是商朝的許多帝王的名字里也用某一天干,比如報丁、武丁、祖甲等等 。
十二地支一直沒被淘到,到了辛亥革命,開始采用公歷作為國歷,紀年方面,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并行。
天干地支五行對照表
五行天干地支:
木:甲乙 寅卯辰
火:丙丁 巳午未
土:戊己 辰戌丑未
金:庚辛 申酉戌
水:壬癸 亥子丑
天干地支是什么
1、天干
十天干:甲(jiǎ)、乙(yǐ)、丙(bǐng)、丁(dīng)、戊(wù)、己(jǐ)、庚(gēng)、辛(xīn)、壬(rén)、癸(guǐ);
天干陰陽:甲丙戊庚壬為陽性,乙丁己辛癸為陰性;
天干五行:甲木、乙木、丙火、丁火、戊土、己土、庚金、辛金、壬水、癸水;
天干代表的季節(jié)及方位:春季甲乙東方木,夏季丙丁南方火;秋季庚辛西方金,冬季壬癸北方水;戊己中央四季土。
2、地支
十二地支:子(zǐ)、丑(chǒu)、寅(yín)、卯(mǎo)、辰(chén)、巳(sì)、午(wǔ)、未(wèi)、申(shēn)、酉(yǒu)、戌(xū)、亥(hài);
十二地支陰陽:子、寅、辰、午、申、戌為陽支,丑、卯、巳、未、酉、亥為陰支;
十二地支五行:寅卯木、巳午火、申酉金、亥子水、丑未辰戌土。
天干地支的作用
考古發(fā)現(xiàn),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時的一塊甲骨上,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,可能是當時的日歷。這也說明在商朝時已經(jīng)開始使用干支紀日了。根據(jù)考證,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(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),曾發(fā)生一次日食。這是中國使用干支紀日的比較確切的證據(jù)。而使用皇帝年號紀年則是漢武帝時期建元年號。
干支法在中國古代一直使用,從未間斷。因此對研究歷史非常有幫助,非常容易推算歷史時間。
天干地支五行屬性
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概念,是古人認識自然的一種樸素的唯物觀,既然世界萬物都有陰陽五行,那么天干地支的陰陽屬性也不能例外:
十大天干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。
天干陰陽: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為陽干;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稱為陰干。
十二地支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
地支陰陽:子、寅、辰、午、申、戌屬陽;丑、卯、巳、未、酉、亥屬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