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辰的天干地支算
天干地支紀年法是以一種多用于古時候的記錄辦法,那么天干地支時間對照表是什么?通過天干地支我們可以知道每一年是什么年,方便了對古人的考察,過去的人們也習慣用干支順序組合起來,來計算自己的年齡,那么時辰的天干地支算?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。
天干地支的計算
首先要知道,天干序數按:1(甲),2(乙),3(丙),4(?。?(戊),6(己),7(庚),8(辛),9(壬),10(癸);地支序數按:1(寅),2(卯),3(辰),4(巳),5(午),6(未),7(申),8(酉),9(戌),10(亥),11(子),12(丑)。
(公元年數-3)/10的余數為干;(公元年數-3)/12的余數為支。
舉例:2023年是什么年?
(2023-3)/10,余數是5,對應天干的戊;(2023-3)/12,余數是11,對應地址的戌。所以2023是戊戌年。
一天為二十四小時,古代正好是十二時辰,因此形成兩個小時一個時辰的換算關系,具體為深夜23點到子夜1點為子時,1-3點為丑時,3-5點為寅時,5-7點為卯時,7-9點為辰時,9-11點為巳時,11-13點為午時,13-15點為未時,15-17點為申時,17-19點為酉時,19-21點為戌時,21-23點為亥時。
時辰由來
子夜時分(二十三點至一點),古代中國人民(天文學家或道家)仰望天空良久,忽然聽得周圍有細碎的聲音,低頭一看,原來是老鼠在活動。天長日久,古代中國人民發(fā)現鼠類出沒頻繁的時刻是子時。于是,子時便與鼠聯系在一起,成了“子鼠”,并按一天的起始,排在屬相的第一位。
農家以牛耕田,喂好牛是農家的大事。丑時(一點至三點),農家自會起身喂牛,牛與丑時聯系在一起,便成了“丑牛”。
凌晨三點至五點,晝伏夜行的虎最兇猛,農家常常會在此時聽到不遠處傳來虎嘯聲。于是,虎與寅時相聯系,有了“寅虎”。
五點至七點,天亮了,兔子跑出窩,去吃帶著露水的青草。于是,兔子與卯時相聯系,便有了“卯兔”。
七點至九點,是容易起霧的時刻。據說龍能騰云駕霧,大霧之中才會“神龍見首不見尾”。不過龍是傳說中的動物,在現實中看不到,只有大霧蒙蒙之中,人們才會產生龍的幻象。如此,龍才會在辰時的霧中出現,龍和辰時相聯系,便有了“辰龍”。
九點至十一點,大霧散去,艷陽當空,體溫不恒定的蛇從洞穴中爬出來曬太陽。蛇最活躍的時刻,便是巳時。在造字時,“巳”被畫成了一條蛇的象形,“巳蛇”是天然地聯系在一起的。
十一點至十三點,烈日當頭,“烈”使人想到了人類得力助手之一的馬。紅鬃烈馬是良駒,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時的太陽一樣火烈,馬與午時相聯系,就有了“午馬”。
十三點至十五點,未時,驕陽已把草上的露珠曬乾,正是放羊的好時光。于是,“未羊”應運而生。
十五點至十七點,申時,太陽偏西,或者雨過天晴,天氣顯得清爽起來。這時候,猴子最喜歡在樹林里玩耍啼叫,人們聽到了,記在心里,便把這一時刻與猴子聯系在一起,于是有了“申猴”。
十七點至十九點,酉時,太陽快落山了,家養(yǎng)的雞該回窩了,農婦四處呼喚著,轟雞入窩。這吃飯喝酒的時刻,也與家雞入窩相連,于是就有了“酉雞”。
十九點至二十一點,戌時,人們在臨睡之前要巡視一番;跟隨他們的,是人類的另一個助手——狗。巡視的時刻與狗聯系起來成為“戌狗”,恰到好處。
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,深夜可以聽到肥豬拱槽的聲音,主人很高興。不過要想豬長得肥壯,還得起身為它添食。亥時,自然與豬相連,于是有了“亥豬”。
表示十二時辰的十二個字與十二生肖相結合,便有了:子鼠、丑牛、寅虎、卯兔、辰龍、巳蛇、午馬、未羊、申猴、酉雞、戌狗、亥豬。
干支的起源:由古代星象特點演化而來。
北極星在天空中被視為天地巡察天界的座車,北極星的斗柄隨著天球周日旋轉或周年旋轉不斷變更指向,斗柄所指為斗建,斗建之機將時間和方位的概念納入了干支系統(tǒng)。
古代稱日為十,稱月為十二,干支又被稱為“日辰”,即十日十二辰,“有事于天則用日,有事于地則用辰”。
古代天文學家觀測日、月、五星運行,將周天分為二十八星區(qū),用以表示日、月、五星所處位置,且通過觀察星象變化來預測吉兇。
天文學中將黃道平面劃分為十二宮,十二宮與二十八星宿對應,各有其屬,所以一般認為干支學中的地支取象來源于二十八星宿的天文意象。
也有人認為干支是古代星官的名稱,古人仰觀天象,各月取一星象作為標志,這些星象就構成了十二支。
一、天干地支時間對照表
這個涉及到十二時辰和現在的24小時的時間的換算,要知道具體的時間就需要知道各個時辰所對應的時間。
1、子時: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,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。對應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。
2、丑時:雞鳴,又名荒雞,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。對應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。
3、寅時:平旦,又稱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,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。對應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。
4、卯時: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曉、旭日等,指太陽剛剛露臉,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。對應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。
5、辰時:食時,又名早食等,古人“朝食”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,對應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。
6、巳時:隅中,又名日禺等,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。對應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。
7、午時: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,對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。
8、未時: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,太陽偏西為日跌。對應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。
9、申時:哺時,又名日鋪、夕食等,對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。
10、酉時: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,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。對應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。
11、戌時:黃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,此時太陽已經落山,天將黑未黑。天地昏黃,萬物朦朧,故稱黃昏。對應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。
12、亥時:人定,又名定昏等,代表此時夜色已深,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,安歇睡眠了。人定也就是人靜。對應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。
古代的一個時辰等于現在的兩個小時,所以十二時辰可以上對應24小時,自然我們得到了具體的時間可以進行天干地支的時間換算。
天干地支計時法
干支計時法是以地支為主。從每天的23點開始為子時,而后依次是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等。每個計時單位的名稱是“時辰”,相當于現在的兩個小時,循環(huán)一次正是二十四小時。天干的作用在于擴展計數規(guī)模以及統(tǒng)一干、支兩個系統(tǒng)。
干支不僅可用于計時,還可用來計年、月、日。其中年和日傳說中是從軒轅黃帝時代的起始點一直流傳下來的。而月和時則分別可以用口訣從年和日推算。
口訣是:“甲已還生甲,乙庚丙作初,丙辛從戊起,丁壬庚子居,戊癸何方始,壬子是真途?!币馑际敲總€甲年和已年,其子月必是甲子月,而甲日和已日的子時也必定是甲子時,其余以此類推。
子月是夏太陰歷十一月,也叫冬月,(但在周太陰歷中是首月。)冬至通常在每年的這個月,而按前面提到的那個傳說,干支計時系統(tǒng)的原點就規(guī)定在一個冬至的子時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。
需要說明的是,這里所說的每年冬月,不是指某一年當年的冬月,而是指上一年的,這是由于過去王朝更迭,將歷法首月改來改去造成的,后來不再改了,但首月已變?yōu)檎?,而干支計時系統(tǒng)又不能斷開以適應改變了的首月,所以就成了這個樣子。
另外,干、支還有另外的叫法,即歲陽和歲陰,但不是甲子乙丑什么